鄧穎超首次提出“紅巖精神”
精神內涵
剛柔相濟,鍥而不舍的政治智慧
“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
以誠相待,團結多數的寬廣胸懷
善處逆境,寧難不茍的英雄氣概
精神解析
紅巖精神是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以周恩來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初期的斗爭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有著極其豐富的科學內涵:剛柔相濟、鍥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誠相待、團結多數的寬廣胸懷;善處逆境、寧難不茍的英雄氣概等。紅巖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和作風在特定歷史環境中的體現,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展示和升華。
紅巖精神的實踐來源
紅巖精神貫穿于南方局從抗日戰爭時期到解放戰爭初期,在國統區充滿艱難險阻的斗爭歷程之中。紅巖精神的產生,與中國共產黨所處的歷史背景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直接相連,與中共中央南方局所處的特殊環境、所進行的特殊的斗爭緊密相關。
紅巖精神的內涵
(一)剛柔相濟,鍥而不舍的政治智慧
皖南事變是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發動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周恩來等人冷靜地分析抗戰全局和國共合作形勢,表示“我要堅持到最后”。他要撤往延安的同志“轉告毛主席,我們堅決同國民黨頑固派斗爭到底!”
(二)“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
當時來講,國統區是一潭“淤泥”,周恩來曾經多次告誡南方局同志和從事秘密工作的黨員,要做到“同流不合污”。這種“六月風荷”的政治品格,是以周恩來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國統區惡劣艱險的政治環境下開展黨的工作的顯著特點,是南方局對黨的建設、統戰工作、群眾工作的創新。
(三)以誠相待,團結多數的寬廣胸懷
在對國統區群眾做工作時,始終與群眾在一起,保存黨的組織,保存黨的力量。南方局制定了“勤學、勤業、勤交友”和“職業化、社會化、合法化”的政策,指示地下黨的同志要設法深入社會,獨立工作,埋頭苦干,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啟發群眾、教育群眾、團結群眾。
(四)善處逆境,寧難不茍的英雄氣概
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中央南方局始終處在極其險惡的政治環境中,他們善處逆境,勇于犧牲,在艱難的局面中開拓,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風采。
紅巖精神的歷史地位
紅巖精神是共產主義精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結晶及其在抗日戰爭時期國統區的特殊表現形式,是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與作風在特定歷史環境中的體現,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中央領導談紅巖精神
風雨如磐的革命斗爭歲月,培育和形成了偉大的紅巖精神。紅巖精神充分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理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紅巖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樣,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黨全社會要大力弘揚紅巖精神,使之成為我們在新世紀繼續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精神力量。
——江澤民同志2002年5月在重慶考察時的講話
要繼承和發揚偉大的“紅巖”精神,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真正做到一身正氣、一塵不染,以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人格力量影響和帶動群眾。
——胡錦濤同志2002年10月在重慶考察時的講話